審計署6月公佈的審計報告顯示,中華醫學會一年內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,用廣告展位、醫生通訊錄、註冊信息等作為回報,收取醫葯企業贊助8.2億元。國家衛生計生委5日表示,已責成中華醫學會進行整改。
  中華醫學會這五個字堪稱“金字招牌”,輕輕鬆松就將8.2億元巨款裝入口袋,公眾不免要問一個問題:贊助費從哪裡來?
  錶面上的資金來源,審計署的報告中已經提到,那就是中華醫學會用廣告展位、醫生通訊錄、註冊信息等作為回報,收取醫葯企業的贊助費。再深思一下,這筆贊助費最終是由誰來埋單?羊毛出在羊身上,自然是藥企的衣食父母——廣大患者。
  中華醫學會收取醫葯企業贊助費的行為,被不少人稱為“灰色生意經”。因為,醫學會以醫生信息等為回報收取藥企贊助費,有在藥企與醫院醫生間充當“掮客”的嫌疑。再說,藥企不是慈善機構,心甘情願給中華醫學會贊助8.2億元,無非是因為沾了“金字招牌”的光後,在藥品價格上可以更有利可圖。
  藥品價格虛高是當前的社會怪圈,涉及研發、生產、流通、價格管理機制等各個環節,但藥價高中也有不少見不得人的成本,使“高”字前頭要加上一個“虛”字。不正當的商業交易,恰恰是藥價虛高的重要原因。
  例如,醫葯賄賂在推高藥品價格中所起的作用,在之前的葛蘭素史克案中已經暴露出冰山一角。據該案披露,成本僅30元的藥,藥企通過賄賂醫生,最終到患者手裡的價格已是300元。該公司商業賄賂在內的運營成本占到藥價的20%至30%,轉嫁給中國的病患人員和國家財政承擔。在被處罰之後,葛蘭素史克隨即宣佈藥品降價,這證明其藥價中不乏水分。而“巧”的是,葛蘭素史克恰恰也是中華醫學會的“金主”之一,曾資助過中華醫學會不少項目。
  因此,本次中華醫學會收取藥企贊助費的行為被審計部門曝光,事關眾多患者根本利益,必須說個清楚,不要企圖靠找藉口或拖延“矇混過關”。而中華醫學會在“金字招牌”庇護下扮演了怎樣的角色,人們更希望其主管部門不護短、不隱瞞。類似中華醫學會這樣的組織,也應當警醒自查。
  (原標題:中華醫學會的“灰色生意經”能說清楚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g82vgmz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